发展规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发展规划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时期:2016-06-19 点击数: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成为特色名校的决胜期。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发展特点与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建设,推动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世界杯2022官方网站官网实际及《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十二五”时期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学校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一体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以创建高水平、“新工科”特色的应用型名牌大学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基础知识,注重素质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学校概况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是20056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位于享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美誉的古九州之青州,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新松机器人学院、生物与化学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2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及数理学部,设有32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554人,其中专任教师482人,其中长江学者2名、泰山学者1名。

为紧跟社会需求,学校全力发展“新工科”专业,与中国科学院旗下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坚持打造名牌专业,学校设有新能源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国学研究院、两个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每年高产国家专利20多项,同时,学校“微排放校园”被列入潍坊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的重点建设单位。谱写着“校企一体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美丽诗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Westminster大学、英国Bristol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韩国大真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开展合作培养项目,全面开展学生国外交流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深造和就业空间。

二、存在主要问题

学科专业体系需进一步优化。受办学体制和师资队伍的制约,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与母体学校存在同质现象,大部分专业依托母体学校办学,社会急需的工科、商科专业相对偏少,尽管世界杯2022官方网站官网已经成功申请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申请财务管理、金融学、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但涉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有待突破,学科专业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尽管母体学校优质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自有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已成为世界杯2022官方网站官网教师主力,各二级学校也通过人才引进、外聘等方式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依然刻不容缓,中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提升依然任重而道远。

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创新。由于办学体制不够规范,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等方面不能完全行使法人的主体行为,难以实现既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创新。

第二部分 “十三五”时期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与

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的战略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狠抓教学工作,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强化教学制度建设,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按照与母体学校“优势传承,错位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围绕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已有的31个专业,积极发展工科、商科、教育等应用型专业,大力培育品牌、特色专业,至“十三五”末,初步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总体发展目标

稳定发展汉语言文学、视觉传达设计、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母体学校优势文、理科专业;重点发展能源、电信等工科专业;适度发展经济、管理与艺术类专业。至“十三五”末,增设10个工科、商科专业,力求专业总数达到40个,逐步形成以母体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工科、商科等实践应用型专业为主体、以品牌特色专业为引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第三部分: “十三五”时期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加强教学能力,提高执教水平

针对自有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较多,教学经验少的特点,加强师资教学能力的培养。依托母体学校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严谨的教风,选派青年教师到山大进修、鼓励考博、安排青年教师做外聘老师助教,一对一学习交流。

通过教师技能大赛、青年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教学督导和听评课制度,进一步锤炼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走与母体学校“优势传承,错位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之路,建立科学合理,各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坚持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稳定发展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等母体学校优势文、理科专业,重点发展化工、能源、自动化、旅游管理等工科、商科专业,适度发展经济、管理与艺术类专业,至“十三五”末,增设10个工科、商科专业,使专业总数达到40个,逐步形成以母体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工科、商科等实践应用型专业为主体,以特色、品牌专业为引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力争在五年内有8-10个专业进入省院两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行列,省院两级精品课程数量远超50门。

三、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教育教学工作是学院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观念,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积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学分制,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省院两级精品课程建设促进省院两级优秀教材评选工作。积极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积极探索有教宽厚的文化修养、较强的专业能力、广泛的适应性和更大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强化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和完善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依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的需求,学院建通过引进、招聘、自我培养等方式,逐步立了一支由教学名师带头、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形成了“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良好教风,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用5年时间,建成以自有师资为主体,以外聘与母校师资为辅助的主讲教师队伍,以母体学校委派为主体、引进师资为辅助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和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队伍。到2020年,省院两级教学名师810名,省院两级教学团队达到5个。

加强教学能力,提高执教水平。针对自有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少的特点,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依托母体学校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严谨的教风,选派青年教师到母体学校进修、顶岗教学实习,选派青年教师到山大进修,安排自有教师担任外聘的助教等;通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听课评课制度,进一步锤炼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的组织与领导

建立、健全教学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决策能力,提升各学科应有的功能作用,促进学科建设与其他工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要进一步明确系(部)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起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责任制。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在5年内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建设、实习实训建设等,为学科专业发展特别是新上工科专业提供有力、持续的资金保障。

(三)教学工作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科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实施本科导师制,切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改革,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加强学科教研室建设,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大力倡导案例教学,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紧紧抓住综合教育改革,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规律,对现有本科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进行调整和改造;突出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立足山东,服务区域经济,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发展和强化已有的专业优势,使世界杯2022官方网站官网的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